NTUST ARCH 2018
  NTUST ARCH 2018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Teacher
  • Topic
    • 概念設計與研究
    • 建築再生
    • 醫療與公共建築
    • 文化保存
    • 都市規劃
    • 實構築
  • Other
  • Contact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Teacher
  • Topic
    • 概念設計與研究
    • 建築再生
    • 醫療與公共建築
    • 文化保存
    • 都市規劃
    • 實構築
  • Other
  • Contact
Picture
Picture
Picture

The Trap-e-zium :
​In search of Freedom.

蔡眷馨


前水面平滑,
樹從水中長出,
寂靜的大理石樹幹,
再過去,經過廣場,
進入寂靜,
這裡的光不是來自太陽.
是大家所追求的
比生命更寶貴的
愛
理想
信念
-
臺北新公園/228和平紀念公園
一百多年前,台灣是沒有公園的,
公園是伴隨現代都市化才興起的公共空間。
當時富貴人家擁有私人園林,一般常民的聚會空間則多集中在廟埕或市集裡,所以「公園」一詞,完全是西化後的產物。
日本自明治維新即全力西化,殖民台灣之後更把台灣當成現代化的實驗櫥窗,引進西方都市計畫的概念,企圖透過城市空間重塑,
​對被統治者進行文化改造,才有了所謂「公園」的規劃。

拱橋流水是日本文化貴族的象徵:
「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」原名「台北公園」,日據時代起建於1899年,到1908年初步落成,是台灣第一座歐風都市公園/「新公園」。
一開始清朝天后宮 是人民追求庇護與交流的場地,到了日治時代的博覽會 是日本追求新面貌的慾望   同時也逃離其他國家對它殖民的批判。
日治後期的文青 追求想像空間 內心的滿足。
國民黨為了逃離共產黨來到了台灣卻為了去日化    在一個新公園加蓋了追求中國文化,
最後的同志文化 也是為了逃離家人朋友的不待見与歧視  
​
到228公園追求自己的身分認可。

這些基地這些項目是在這些偉大的故事中進行對話,
可能是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之一。
所有都是幻想出來的純粹之物,
當我們行走在這些紀念碑之間
可以喚起了我們對城市的記憶。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