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TUST ARCH 2018
  NTUST ARCH 2018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Teacher
  • Topic
    • 概念設計與研究
    • 建築再生
    • 醫療與公共建築
    • 文化保存
    • 都市規劃
    • 實構築
  • Other
  • Contact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• Teacher
  • Topic
    • 概念設計與研究
    • 建築再生
    • 醫療與公共建築
    • 文化保存
    • 都市規劃
    • 實構築
  • Other
  • Contact
Picture
Picture
Picture

情感庇護所 -
​藉由結構系統實驗探索空間氛圍之圍塑

黃郁婷


庇護所的定義是個人自身感受到心安溫暖的空
間。庇護所無所不在,自然形成的洞窟是庇護所;一棵樹也是庇護所;甚至是樹上的鳥巢也是庇護所,未必是遮風擋雨的空間或建築,而我透過構築的過程尋找、創造令我安心自在的庇護所。

在人潮來來去去的穿堂裡,介入一個新的物質擾動空間,當人的聚集及停留,帶動了事件的發生,讓此處不再只是過道。

在這個校園滿是水平與垂直語彙的建築物之下,企圖用弧線圍塑出不同的空間氛圍。而結構不只是結構,除了圍塑空間,本身也是空間的一部分,可以攀爬、可以停留,讓使用者在不同位置,可以有不一樣的空間體驗。

上層是一個漸縮漸變的開放空間;下層是具有包覆感及隱私的空間。彼此互相襯托,才更能凸顯兩處的空間氛圍。

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、個性、記憶截然不同,因此對空間、對氛圍,會存有不一樣的想法與感受,若是每個使用者都能準確的感受到我最初的空間氛圍,那我們之間也就失去了對話的可能性,建築就是雙向溝通。

看到使用者與作品互動,似乎透過作品一起分享了空間氛圍與情感,看到使用者總會讓我會心一笑,雖然他可能不知道我是誰,但他正透過我的作品與我互動和對話。不用過多的言語,作品營造出的空間氛圍自然會與使用者產生對談。

情感庇護所對於現階段的我而言,是在面對眼光、面對輿論、面對性向,逃避時躲藏的場所,期許未來的庇護所,不再只是屬於我獨自的空間,而是接納他人走進我的內心世界,然後遇見更好的自己。


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